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不同在哪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不同在:
1.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不同。
从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上看,取保候审要比监视居住较为轻缓。对于被取保候审者,刑事诉讼法需要其履行一些带有没有妨碍诉讼性质的义务,并禁止他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和县。但被监视居住者所受的限制就大得多,他们除去不能妨碍诉讼进行以外,还不能在未经批准的状况下,离开我们的住处或指定的居所,也不能随意会见别人。
2.限制人身自由期限长短不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能超越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能六个月。
3.适用条件不同。
在国内,监视居住分成普通监视居住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两种不一样的实行方法,不过,对犯罪嫌疑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通常情况下是由于犯罪嫌疑人在当地没稳定的住处,或者依据案情需要需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2、监视居住后多久起诉
从被监视居住到审察起诉所需要的期限没具体的规定,但法律规定了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是6个月,也大概监视居住期间经过调查确认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直接解除有关的强制手段,被监视居住并不是必然会移送审察起诉。
找法网提醒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能超越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能超越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能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准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准时公告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监视居住要符合什么条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1.患有紧急疾病、生活不可以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可以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4.由于案件的特殊状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手段更为适合的;
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手段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可以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实行。